#政經八百政治標記
〔#為什麼民進黨要與小黨合作?〕
回想 2016 年民進黨在區域立委與時代力量(黃國昌、林昶佐、洪慈庸、邱顯智)合作,而在明年 2020 立委選舉與#台灣基進黨 (#陳柏惟 、#洪正 )合作,回顧前兩篇 #小黨的生存之道,明明大黨在區域立委佔盡優勢,為何要讓給小黨選呢?
#基進側翼理論 能解釋大黨與同側光譜小黨合作的理由。
根據菜市場政治學的研究文章中提到的消費心理學實驗,
首先先給受訪者兩個選項:一張五元美金鈔票與一隻鋼筆,有 64% 的受訪者選擇五元鈔票、剩下 36% 選擇鋼筆,此時若再加入一個選項:破爛的鉛筆,重新給受訪者選擇,結果剩 52% 的人選擇鈔票,而有46%的受訪者選擇鋼筆,選擇鋼筆的人數大幅增加 10% 。
在有第三個選擇加入時,我們的選擇基準點會重新改變,而通常人們會趨避較極端的選項而傾向較「中間」的選擇。在台灣,#統獨議題 為兩大黨的最大分歧點,也是民眾在投票時區分國民兩黨最主要的議題,在此議題的意識形態光譜上,國民兩黨各據一方,而時代力量跟基進黨又是比民進黨立場更鮮明的新興小黨,基進側翼理論就是在說明,在這樣的情況下,基進黨能使民進黨看起來更中間、更溫和,而贏得更多選票。
當然,民進黨也不是笨蛋,讓給小黨選的選區都是民進黨歷年來的超艱困選區(例:金門、台中海線),所以也不算什麼太大的的損失,也能讓自己的形象更加溫和,獲得更多選民支持(對總統選舉與不分區選舉都有利);而對小黨來說,反正不管選哪區都不太容易上,參選區域立委主要是為了拉抬政黨聲勢,衝高政黨票、拿到不分區席次。
總而言之,算是一種互利互惠的方式,來製造雙贏,當然,黨之間彼此合作的原因不只這些,還有其他因素(如:小黨衝高選票才能拿回保證金),影響選舉結果的因素也很複雜,這只是其中一種切入點,大家也可以提出自己對於選舉策略的觀察ㄛ!
第二張圖片勘誤*
台灣基進顏銘緯參選的台北市第八選區(文山、古亭)並不是與民進黨合作的選區,民進黨派出現任大安文山區市議員阮昭雄參選。